你的位置: 首页>来访者园地>好文分享
    你在谈“随时准备脱身”的爱情吗?
    编辑:南京心理咨询 来源:www.sos900.com 发布时间:2017-06-26 11:09:41

    爱,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难捉摸的人类行为,它不像工作一样努力就能往上爬,更不是每天灌溉一点就能乖乖长大的小树。


    几乎每一个人都曾因为“爱情”刻骨铭心过,就像是那“心里头的一根刺”,被爱情洗礼过的人,心中总是会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,但即使如此揪心,爱情却也能为人类的心灵带来强大的力量。


  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(Robert J. Sternberg)曾发表了“爱情三角理论”,他将爱情蕴含最重要的三个要素形容成是一个三角形,而这三要素分别为亲密 (intimacy)、激情(passion)与承诺(decision/commitment)。

    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并不是平衡流动的现象,这也是爱情之所以困难的原因,我们都得从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并尝试出最适合彼此的应对方法,而很多时候在找到最适当的方法前,爱情却也早已消逝。

    斯滕伯格其实把“故事”定义为一种模式,一种存在于我们内心的虚构。在了解他人的过程中,我们本应该用“事实”逐渐替代内心虚构的模式,但先入为主、选择性注意让我们对故事更为执着,想把事实塑造成故事的模样。然而如果对方的故事跟自己的故事跟自己的相差太大,我们会发现这种塑造是徒劳的;研究也发现,如果情侣的故事类型差异越大,那么这段关系就越不幸福。但是这并不是宿命论,故事只能塑造人们对关系的感知,而决定权仍然在于人们自己,心理探索的目的总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。


    人们的故事一生都在发生变化,当我们理解并重视故事在爱情中的作用时,我们便可以试图找到平衡点,最大限度的利用故事积极的一面,降低消极的影响,比如幽默故事中幽默者可以在对方低落时逗乐,在对方严肃时则应收敛“幽默”。


    可是总有些人在恋爱中不敢付出自己的真心,随时准备离开。


    如果在恋爱中随时准备脱身,大概是对自己有着不自信吧。


    不自信自己够好,能够让对方钟情;


    不自信自己够坚定,能够不被外物诱惑;


    不自信自己的决定,已经找到了能陪伴一生的人



    所以时刻准备着,还为这样的“准备”找到一层漂亮的包装——成年人的世界,亦或是,我在保护自己。



    你谈恋爱到底为了什么?


    恋爱是人生中一大美事,在谈恋爱的时候,有人为了神奇的多巴胺奖赏,有人为了传宗接代,有人为了遵守诺言——那么你又为了什么呢?



    事实是,人们在谈恋爱的时候都有各自的「需要」,而「需要」又是「动机」产生的根本原因,「动机」又决定了你做出的「行为」。


    即:需要——动机——行为


    这就决定了拥有不同的「恋爱需要」的人最终会根据自己的「恋爱动机」作出相应的「恋爱行为」,而这正是人们恋爱观不同的很大原因。




    那么「随时准备脱身」的人们的恋爱需要到底是什么呢?


    我们不敢肆意猜测它是什么,但我们可以知道它不是什么——它不是需要付出长时间经营、以在一起很久为目的的恋爱,相反,它更像是招之则来挥之即去的,失掉新鲜感后就“脱身”并投身于下一段依恋关系的爱情。这种爱情更加“快餐”(怎么感觉对面是铁饭碗),也更不需要人们投入过多的认知资源,对当代快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种省心的选择。


    但是为什么这些人不愿意选择开始一段长久的爱情而是频繁更替呢?




    答案可能有千万种,这里我们介绍一种最常见的——喜新厌旧。


    简化原理与古烈治效应


    先来科普一下背景:赫布(Hebb)和柏林(Berlyne)有关动机的唤醒理论主张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唤醒,增加人们的自主反应(例如,今天你为伴侣准备了一份520惊喜,对TA就是一种刺激,就能产生生理唤醒从而作出相应反应),以及人们倾向于最佳唤醒水平(不太高也不太低)。而唤醒理论的简化原理告诉我们:重复进行刺激能使唤醒水平降低。


    简化原理可能导致爱情上的“喜新厌旧”。「随时准备脱身」的人们在开始一段感情时往往不会马上想脱身,他们此时具有较高的唤醒水平,也较容易投入精力,但在不断地交往(重复见面)之后就渐渐感到没那么兴奋了,而恋人此时如果没有更多的“唤醒”手段,就往往导致了分手。但这些人在分手时内心一定OS过:真的爱过!但是不爱了,又有什么办法呢?


    “厌旧”是“需求”的消退,而“喜新”是“诱因”,拉着你脱身。


    在心理学中,这种男性强烈的“见异思迁”倾向被称为古烈治效应。当然了,当今社会也不缺少一些女性“古烈治”,也不是男性普遍地拥有见异思迁倾向,毕竟个体差异总是更可能大于群体差异。观念的开放使得男女都有了平等的追求爱情的权利,更加包容的社会也使得一生寻求多个伴侣的行为被广为接受。那么,选择了「随时准备脱身」的爱情的人,又为什么进行自嘲式褒赏呢?


    简单地说,人们选择「随时准备脱身」的爱情是因为每个人的对爱情的「需要」不同,不同的需要导致了不同的动机,最终使人们拥有了不同的爱情状态。


    [返回列表]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