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 首页>来访者园地>好文分享
    愤怒的背后是需求不被满足
    编辑:南京心理咨询 来源:www.sos900.com 发布时间:2017-11-09 15:15:52

     

     

    人们一提到愤怒,常常把它定义为是一种不良情绪,我们经常被愤怒的情绪所困扰,愤怒情绪在我们生活占有很大的比例。当我们不被理解时,我们对对方愤怒;当我们的表现的不够好时,我们对自己愤怒……

     

     

   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“恼羞成怒”,用它来形容跟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是最确切不过的。


     

    当我们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愤怒,往往背后是恼和羞,愤怒是一种让我们感觉到特别有力量地情绪发泄。

     

    恼羞成怒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绪?心理学家指出,当人因自己做的一些难于启齿的事情被人戳穿,会感到羞愧耻辱,进而愤怒爆发。心理情绪激烈的人,可能会出现侵略进攻性的行为。长此以往,对心理健康极为不利。

     

    家中有孩子的人都知道,小孩子在做了错事被发现后,常常感到害臊脸红,如果家长不依不饶,甚至在公开场合对其进行羞辱,严重伤害到孩子的心理健康,那么孩子就会从心理逃避的状态突然转为心理进攻状态,跟你大声争吵起来,甚至采取过激行为。

     

    人在面对心理的羞耻感时,第一阶段是“逃跑”:人们会心理回避问题,如果回避无效,他就会采取心理防御姿态,比如小孩子在被批评时经常低头手插兜,大人可能或者会双手交叉抱在胸前,都是一种本能的心理防御,想将羞耻感挡在门外。

     

    然而一旦羞耻感超出极限,就会转变为极度的愤怒冲动,也就是第二阶段的“战斗”。这时候心理战斗反应被激活,刚刚感到羞愧的人因为无法继续逃避,便选择更加激烈的方法来对抗耻辱感,可能嘲讽、谩骂、争执,再严重的就会发展为肢体冲突,情绪严重失控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愤怒的情绪的背后是我们的渴望,没有得到满足,从而产生了怨恨自己无能、无奈等的情绪,之后又把自己的怨恨情绪发泄到对方身上,久而久之,我们就习惯性地直接把怨恨的情绪发泄在对方身上。

     

    从中,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对别人的愤怒情绪,实际上来源与我们对自己的不满意,和对对方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。

     

    经常愤怒的人,大部分是小时候合理的一些要求经常得不到满足,养育人对他的忽视所造成的。同时,他没有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需求,而是用情绪或行动来表达。

    情绪的背后,怎么办?


     

    如何在孩子面前舒缓我们的情绪,首先要清楚愤怒的背后是什么:


     

    第一,愤怒或者每一个情绪的背后,一定有某种诉求。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到我们说话,所以歇斯底里地大声说话,这是希望被回应被关注的一种需求。愤怒的背后一定藏着一些我们无法面对的情绪,同时还有诉求。


     

    第二,“因为你做得不够好,所以我怎么样”,这是一种负面的体验。你认为对方促使你这样,把对方假想成了一个敌人。如果我们把责任全部放在对方身上,把对方看作是一个要来满足你的人,那我们对他打骂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。这并不合理。


     

    第三,我们是孩子的监护人,是他的父母,这使我们错认为某些行为是被允许,然后我们就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,同时也不会真正地与愤怒的感受待一会儿,这是我们所说的:愤怒在孩子面前。


     

    如何更好处理自己的情绪,不把负面情绪带到跟孩子的互动中?


     

    首先,学会表达情绪。

    在很多的夫妻关系或情侣关系会出现这种情况:我不说你也应该知道。


     

    但是,作为孩子是没有读心术,他只是从和妈妈爸爸长期相处中得到一些小小的了解,这种了解是不全面的,没办法很完整地看待爸爸妈妈。


     

    妈妈的情绪是属于妈妈的,我的情绪属于我的,他没办法分清楚,所以是混沌。


     

    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表达情绪,比如说:“妈妈现在很难过,因为你对妈妈大吼大叫,如果你能平静下来,妈妈感觉会好很多。”


     

    其次,承认自己的不完美。

    孩子的所有一切都有可能从我们身上认同过去。


     

    我们更有理由重新处理自己的情绪,而不是让孩子成为你情绪的照料者,所以也可以承认我们的不完美。


     

    我们的愤怒,恰恰是我们责怪自己的不完美,在恼羞成怒里还有自恋损伤的部分,所以我们要接受自己不完美,同时要相信孩子是爱你的,而不是来给你添麻烦,也不是讨债鬼。


     

    你的痛苦,你生活中很多的不如意,不是因为你孩子引起的,而是你自己无法去面对而已。


     

    因此,如何控制在孩子面前的一些负面情绪,就是能够理解自己,了解自己,同时理清关系,理清跟孩子之间的关系,把彼此的角色定义好,不混淆,也不逆转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南京悦慈心理咨询官方网站:http://www.sos900.com
    公益电话:400-088-1118

     

    [返回列表]

相关文章